top of page
Search

影片預算怎麼抓?製作公司不會主動告訴你的6個關鍵成本結構

  • Rex
  • Apr 23
  • 2 min read

Updated: Jun 7

為什麼你需要了解影片預算結構?

許多企業第一次製作影片時,對於報價感到陌生與困惑:「為什麼拍一支影片這麼貴?」其實只要掌握影片預算的六大結構,就能做出更符合行銷效益與品牌形象的選擇。

ree

預算六大結構拆解:

  1. 導演與企劃費

    專業導演能讓畫面更有美感,影像企劃則確保影片在策略上對焦正確,這部分通常占預算的10-20%。


  2. 拍攝人力與器材費用

    包含攝影師、助理、燈光、錄音師,以及攝影機、燈具、滑軌等器材租借。

    📍 延伸提醒:器材用得愈專業,預算差距可達數萬元。


  3. 演員與造型

    專業演員、模特兒、髮妝造型師與服裝租借都需要預算支撐,尤其品牌影片對「質感」要求高。


  4. 場景、道具與美術

    一場精緻的辦公室場景可能需租借真實空間,再動員美術團隊進場佈置,這些都是額外開銷。


  5. 後期剪輯與音樂

    包含剪輯、配音、調光、音效、字幕與動畫設計,音樂如選擇授權素材也會有額外費用。


  6. 交通與雜支

    一般拍攝都會有工作人員交通與餐費支出,跨縣市拍攝甚至還有住宿費用。



實例分享:為何「20萬也能拍、200萬也能拍」都是真的?

曾有客戶預算只有20萬,但製作公司仍為其規劃出一支1分鐘精緻形象片。靠的是腳本設計與拍攝手法的精簡化。而同一主題,如果要加入動畫特效與多場景拍攝,就可能超過百萬。


 小結:預算不是「夠不夠」,而是「分配得當」

問對問題,才能拍出值得投資的內容:

  • 你希望這支影片發揮什麼效果?

  • 你可接受的預算上限在哪?

  • 有沒有既有資源能節省?

👉 下一篇,我們將談談影片開拍前,你該做的準備功課!

 
 

Line : @demacia​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統一編號:60040282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