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Search

從0開始建立共鳴感:深入了解TA的5個策略與實戰案例

  • Rex
  • Jun 20
  • 2 min read

【別再用「想像的TA」做內容了!】

許多品牌在規劃內容時,最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「自以為了解TA」。

以為對方會喜歡、會需要、會買單,結果產出的貼文卻沒人點讚、收藏,更別說轉發。


真正有其一好文,常常源自對受眾需求的深度觀察與細膩理解。

本文整理出我專業社群計劃工作中最常用的5項方法與實戰案例,

帶你從0開始、戰略建立溫度者與TA的聯繫。


ree

【策略1:品牌不只是商品,是有個性的人】

我喜歡從「人格化品牌」的角度切入,將品牌想像成一個人,

是溫暖的?微醒的?還是理性專業的?他會用什麼語氣說話?會出現在哪些場景?

這些思考會幫助我定義關鍵字、文字語氣、視覺樣式,讓品牌顯得更有一致性與感情溫度。


【策略2:與業主展開實話抽給TA圖像】

我會問業主一些看似簡單卻很關鍵的問題:

• 你的TA是誰?

• 他們的生活樣貌是什麼?關心什麼?

• 他們為什麼會選擇你的商品?

這些資料會成為我發想內容時的其中一徑,選題更精準,切入點更有感。


【策略3:沒資料?先看身邊人怎麼想】

我會把目標群的與自己生活中人羣對應,

• 對像是媽媽,我看我媽在意什麼

• 對像是上班族,我聽同事想什麼

• 對像是宅宅,我上PTT看看貼文

這些日常觀察的細節,總是能幫助我更接地沖地做出有真實感的內容。


【策略4:讓行為正資據成為展望推力】

我會分析品牌每則文字的觀看、按讚、收藏、轉發數據,採集並總約:

• 哪些題所最有共鳴?

• 哪些語氣最會動人?

• 哪些格式最容易轉傳?

計算後的結果,會成為我發想的新路線,也會用來指導未來的操作讓內容更合TA能要什麼。


【策略5:把真實話,寫成品牌語言】

如果品牌願意定期與TA進行訪詢,那就太棒了!

我總是把這些對話當成寶,不只聽內容、聽情緒,還聽「他們怎麼說」

• 用什麼詞形形容問題?

• 實際煩惱是什麼?

• 買商品時,是想解決問題?還是想療癒自己?

這些語彙,我會原樣紀下,思考如何融入文案,讓品牌語言更近真實,讓內容更能擊中人心。


【結論:理解人性,是內容生命感的開箱鑰】

我們總是想要做到不只被看見,還能被喜歡、被信任。

而這一切的開始,就是真正了解「誰」在看。


【預告:下一篇「好文不等於好賣」:隨文解構感性與理性的內容設計】


 
 

Line : @demacia​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統一編號:60040282

bottom of page